梁氏小臼齒|牙峰增生現「尖啄」兒童最常見 嚴重可致神經壞死恐甩牙

兒童健康

撰文: 吳霆俊

發布時間: 2024/05/08 10:52

分享:

分享:

一旦咬斷梁氏小臼齒的牙峰,應盡早求醫,拖延病情或面臨牙神經壞死的嚴重後果。(iStock圖片)

若發現小臼齒上出現如「小角」般突出的白色異物,切忌掉以輕心。因稍處理不慎,如吃硬物時咬崩,分分鐘可致細菌感染,使牙神經壞死!此類牙峰增生稱為「梁氏小臼齒」,常見於10至12歲的小朋友身上,家長宜多加注意。

增生牙峰形狀因人而異

一般人恆齒小臼齒的咀嚼面會有2至3個牙峰,惟梁氏小臼齒會額外增生一個小牙峰,形狀因人而異,有的長、幼及尖,也有的較短或圓滑。

牙醫黃凌旻解釋,梁氏小臼齒源於恆齒胚胎發育時產生病變所致,暫時成因未明。「恆齒小臼齒的胚胎早在一至兩歲已開始形成,待5至6歲時恆齒小臼齒的牙冠才完成發育,並留於乳齒以下的顎骨內。直至10至12歲才開始慢慢長出,露出外肉,故梁氏小臼齒常見於10至12歲的小朋友身上。」

梁氏小臼齒」常見於10至12歲的小朋友身上,家長宜多加注意。(iStock圖片)

梁氏小臼齒所增生的小牙峰,會於5、6歲時與牙冠同時成長及定形,長出並外露後不會繼續增長或變尖。

咬崩牙峰恐傷神經 嚴重會甩牙

縱然梁氏小臼齒的牙冠早在5、6歲完成發育,但其牙腳一般會於牙齒長出後3年才完成發育。故患者於這段期間須多加注意增生的牙峰,因若不慎咬崩,牙峰下的神經綫有機會外露,並遭受細菌感染,影響未發育完成的牙腳。

黃醫生指:「咬崩牙峰後神經綫外露,有機會受口腔細菌感染,患者進食時也會感到疼痛。若未完成發育的牙腳被細菌感染,有機會壞死,無法繼續生長。短牙腳的牙齒容易搖晃,吃較硬的食物時更有脫落風險。」

曾有病人因咬崩小臼齒的增生牙峰而出現細菌感染,雖然已做根管治療,但仍出現二度感染及受牙瘡困擾。(iStock圖片)

假如細菌感染蔓延至牙腳附近,有機會形成牙瘡,侵蝕牙腳周邊的牙骨。病人不但咀嚼時會痛,小臼齒附近的牙肉也可能變得紅腫:「如小朋友免疫系統較弱,嚴重起來可能整塊臉都變腫。牙瘡更有機會爆破,使內裏的膿液流出,每隔一段時間就受細菌感染,再形成新牙瘡。」不過由於每人耐痛的能力不同,有小朋友咬崩牙峰後仍不察覺牙齒異樣,故家長也需提高警覺,定期檢查子女的牙齒。

瓷粉封頂或杜牙根處理

如因梁氏小臼齒而求醫,牙醫會先為病人進行檢查。若牙峰沒被咬斷,可使用瓷粉(複合樹脂物料),塗抹於牙峰附近作鞏固,防止咬斷。黃醫生形容如同於患齒牙峰附近堆沙包,使其更強壯,不容易被咬崩或斷裂。

牙醫黃凌旻解釋,牙醫不會磨平梁氏小臼齒所增生的牙峰,因牙峰下藏有神經綫。(湯致遠攝)

牙醫另會檢查梁氏小臼齒對上的牙齒,檢查於咬合期間會否容易咬中梁氏小臼齒的牙峰,有需要時會稍微磨短此牙,減低牙峰受力;另一方面,若牙峰已崩斷,但神經綫沒有外露的話,牙醫則會使用瓷粉「封頂」,防止進一步崩裂或感染。

假如病人不幸咬斷牙峰,經檢查後亦發現神經綫已外露,牙神經大多已被細菌感染,就必須進行根管治療(杜牙根)。家長毋須太擔心,因牙腳發育未完成者,即使牙神經壞死,其實也可進行牙神經復修手術讓牙神經「重生」,助牙腳繼續發育。

治療後護理貼士

1. 建議每年覆診,持續檢查梁氏小臼齒有否受感染,若發現異樣可及早跟進。

  • 牙峰沒崩裂者,可定期檢查瓷粉狀態,另亦需檢查牙根尖及牙神經健康。
  • 曾進行根治管治療者,覆診時可照X光了解有否出現二度感染,並觀察牙腳的生長狀況。

患者應避免以患齒咬果仁、花生等硬物,以免咬斷牙峰引起細菌感染。(iStock圖片)

2. 避免用患齒進食堅果類食物如果仁、花生或咬冰,防止咬斷牙峰。

  • 特別是已進行根管治療的病人,因牙齒會變得較脆弱,牙醫會因應情況決定病人是否需要佩戴牙套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